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问题分析与建议篇
导 语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于2019年设立了自主研究课题——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昨天的《一图看懂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展现了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总体状况。今天发布报告的第一版块——问题分析与建议,主要对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五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以期能为社区体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北京市抽样选取50个小区,跨时4个月通过集体访谈法和问卷调研法进行深入调研。样本小区保证在北京市各行政区均衡分布的同时,兼顾建成年代的全面覆盖及政策属性的多样化。50个小区课题组共组织了50场集体访谈,访谈对象包含:物业、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共发放问卷1034份,回收有效问卷844份,有效回收率81.6%。根据访谈内容,再结合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课题组顺利完成本研究。
本报告将以连载的方式在中心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共四篇。第一篇为发展现状篇(点击查阅: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一图看懂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第二篇为问题分析与建议篇;第三篇为社区体育发展中外对比篇;最后一篇为总结与展望篇。
《北京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问题分析与建议篇
一、场地匮乏是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一)社区体育场地现状
从调研结果来看,场地匮乏是所有群体在体育活动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大部分社区只有1个小广场(室外)、1块居委会活动中心(室内),多个体育组织都需要使用这些场地,会出现使用档期排不开的情况。
(二)场地匮乏原因分析
一是小区建设之初的体育用地规划存在问题。我国明确社区体育设施用地标准较晚,1986年才发布了《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在此之前建成的小区,居住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体育配套受重视不足。尽管201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但其中关于社区体育的相关标准尚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落实下来,使得大部分新建小区仍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
二是小区内部场地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很多小区有闲置的地下空间资源。在50个样本小区中,有6个小区反映存在闲置的地下(包括车库)空间资源,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体育用地。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小区内部场地的权属不明,本可以用来给居民锻炼的空地,被用于其他用途。
(三)多渠道丰富社区体育场地资源
针对体育用地规划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进一步丰富社区体育场地资源。
一方面,对于已经建成的小区,可以考虑将活动场地拓展到周边公园的闲置场地中。建议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内部闲置场地的清点,引导公园与周边小区进行资源对接,将闲置场地合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对于新建小区,应严格落实体育用地规划标准,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应在建设报批和验收环节严格检查,确保图纸和实际一致。
此外,针对现有场地未能合理利用的问题,一方面各社区应积极盘活内部闲置的地下空间资源(包括车库),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舞蹈、太极等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要明确场地权属,属于业主共有的场地,严禁被其他人或单位非法占用。物业应对场地进行合理配套,鼓励社区居民在该场地中开展体育活动。
二、器材匮乏是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社区体育器材现状
社区体育器材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器材种类少,74%的样本小区都反映希望可以丰富社区中的体育器材类型。二是器材数量少,例如乒乓球桌的数量太少,往往数千人的小区只有1-2张,无法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三是器材年久失修,许多公共健身器材确保必要保养与维护,出现损坏乃至废弃。
(二)器材匮乏原因分析
社区体育器材一般由政府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采购和投放。但是这些器材在种类和数量上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居民需求。居委会如果要额外购买,则需要向街道申请资金,申报流程繁复,使得居委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缺乏场地放置器材,由于体育场地匮乏,即使补充完善了器材往往也缺乏场地安装摆放。
(三)灵活管理丰富器材资源
建议涉及社区体育的专项资金由原先的事项审批,改为按小区人口数量直接下拨。管理过程中,政府应要求社区居委会将每年获得的体育专项资金金额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居民进行监督。这样居委会能够直接掌握资金的使用权,方便及时补充社区体育器材,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提升居委会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
三、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面临各自的困难与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为老年人(50岁以上),而中青年(26-50岁)参与度较低,同时在参与上也都面临各自的困难与问题。
(一)中青年参与社区体育现状
中青年(26-50岁)参与社区体育现状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青年(26-50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现状
在调研中,阻碍中青年群体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太忙、要陪孩子和缺乏设施等。除去工作与场地原因,建议社区可以在鼓励全家参与上多下功夫,推动中青年更多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二)老年人参与社区体育现状
老年人(50岁以上)参与社区体育现状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老年人(50岁以上)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现状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对运动器材的要求较低,更喜欢和邻居一起运动,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较高,是目前社区体育的主力军。但老年人在社区体育中也面临着安全、缺乏运动指导等问题。
四、社区体育缺乏专业指导
在调研中,社区体育缺乏专业指导是一个普遍为大家所提及的问题。例如前门某小区的居民建议社区引进相关人员进行诸如太极拳等体育运动教学,朝阳某小区也反映了相同的问题,并希望能够请大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社区老人及儿童提供体育运动指导。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很多居民都希望能够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力度,在科学指导开展体育锻炼。
建议从下述三方面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力度:一是深入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制度,在普遍惠民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发展,切实发挥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体育运动指导,同时逐步完善其信息建设,保证居民在相关需求时有信息可找、有信息能找。二是挖掘有余力的体育专业人才,邀请具备较高水平与能力的退休体育教师、退役专业运动员等参与,缓解社区体育指导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联系体育院校,将社区体育指导需求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实习训练等相结合,在将社区体育作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载体的同时,实现社区体育指导的定期化与专业化,满足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五、社区体育管理分工有待进一步厘清
在社区体育中,政府、居委会和物业都是重要的参与者。但目前三方在社区体育中的分工缺乏明确界定,引发了工作职责上的一些问题。例如,政府把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任务交给了居委会,在社区体育中的参与度不高。而居委会与物业在场地设施的维护方面经常互相推诿,导致工作无人负责。在三方分工不明晰的情况下,许多任务无人负责,导致社区体育发展阻滞不前。
建议从下述三方面对社区体育管理分工进一步进行明确:
1.政府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在规划方面,制定社区体育治理的相关法规,做好社区建成前的体育用地规划,并监督居委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在供给方面,划拨资金用于购买器材、维护场地、组织比赛等。在指导方面,健全社区体育指导员制度,并拓展体育指导员资源。
2.社区居委会在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一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负责好相关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二是协助政府落实体育工作。三是向政府反映居民体育需求,努力争取更多的体育资源。
3.物业在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一是承担社区居委会要求的施器材维护工作。二是在居民、居委会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社区公共体育场地的开发与管理。
相信经过政府、居委会、物业、居民间的良好沟通与共同努力,社区体育发展能得到较大改善。
本周清华体育产业研究将继续更新报告的剩余二个板块,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运动员全生命周期发展研究》(二)——访谈篇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运动员全生命周期发展研究》(三)——运动员路径发展篇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运动员全生命周期发展研究》(四)——对策建议篇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体育产业的挑战、机遇与发展对策 (上篇)
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体育产业的挑战、机遇与发展对策 (下篇)清华体育产业研究 | 超及时!体育企业“抗疫”优惠支持政策研究与查询指南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如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同意后方可使用。私自篡改抄袭文章者,我方将追究法律责任。
欲知更多有关体育产业的观点、活动,敬请关注“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singhua University)”微信公众号:“清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TUDSI_2016)
感谢英迈传媒对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